慢食:健康飲食 品味天然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茹嵐馬來西亞報導)舒適的餐廳裡,空氣中飄送著和悅的輕音樂,和三五知己或家人在愉快的氛圍中細細品嚐每一道精心烹調的菜餚。在緩慢的用餐過程中,一邊和知己家人分享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和心情故事。

想想看,你有多久沒有和自己心愛的人真正靜下心來品味餐食、促膝長談?繁忙的生活步伐造就了速食文化,為講求效率,節省時間,在準備食材和烹調食物的過程中經常加入過多的化學添加劑,致使食物的營養和原味流失。用餐時,人們往往在十五分鐘用餐完畢,然後匆匆投入工作,慢食閒聊彷彿成了一種浪費時間的奢侈。這樣的生活讓我們喪失了生活的樂趣,不僅對健康無益,也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


與家人好友品嚐自己種植出來的有機食品。(圖片/CETDEM提供)

在1989年成立於意大利的慢食協會(Slow Food),以蝸牛作為其協會標誌,用意非常清晰,即在烹調和用餐的過程都強調緩慢,用心享受和體會整個過程,試圖找回用餐的樂趣。目前慢食協會在全球153個國家擁有超過十萬名會員。

由此引申開去,慢食協會也推廣品味食物的教育、保留農業生物多元性,以及維護傳統烹調方式,維護飲食的道德倫理,務求讓我們吃得更天然、傳統。

推廣品嚐味道教育

國際慢食協會亞太區策劃總監亞妮耶(Elena Aniere)指出,慢食協會最注重的是品嚐味道的教育。她說,今天的人越來越少用自己的五感去感覺週遭事物,導致我們的味覺、嗅覺和觸覺漸漸變得遲鈍,而慢食文化提倡的就是用味覺認真品嚐食物的味道。

「五感會加深我們對記憶的儲存,讓我們對重要的人、事、物印象更深刻。我記得以前我帶8歲的侄兒到一家摩洛哥餐廳用餐。得到廚師的同意後,我讓侄兒參觀他們的廚房,讓他認識廚房裡的各種食材,嗅一下食物的香味,他當時很高興。我侄兒長大後,摩洛哥食物成了他的心頭愛,可見對某件事情的愉快記憶會影響到我們日後的性格和喜好。」

「在認真品嚐的過程中,我們會更深入瞭解我們所吃的食物,和它真正的味道,而不是各種調味料和食物添加劑調出來的人工味道。用餐過程中的愉快經驗會在在腦海中儲存,形成記憶。我們希望教育大眾,通過品味食物,復甦感官感覺,進而更用心品味人生的甜酸苦辣。」

日後,不妨多花點心思,給自己和心愛的人製造完美而愉快的用餐經驗和心靈交流,告別速食的急促,享受慢食文化帶給我們的愉悅。


亞妮耶(右二)、陳秀鑾(左一)和其他慢食協會負責人合照。(攝影: 李茹嵐 / 大紀元)

慢食與環保的完美結合

吉隆坡慢食協會分會是目前全馬唯一的慢食分會,吉隆坡慢食分會負責人、也是非政府組織CETDEM(Centre fo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Malaysia)有機農場協調員陳秀鑾表示,他們將慢食文化與CETDEM提倡的永續性資源的概念融合,除了強調品嚐天然傳統食物以外,更注重在種植和烹調的過程中,如何保護環境不受污染。

於是,他們在2007年開始,便在19區的一所住宅內開辦了有機農場社區中心,提倡有機耕種和生態永續性的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教育民眾,讓大家知道食物是怎麼生產的。同時也要讓民眾瞭解,日常的烹調和飲食習慣如何影響了人類的生活。

「偏重多油多鹽和煎炸食物的飲食習慣對健康無益,而且在烹調的過程中消耗很多資源,對環境也會造成傷害。這是一種相互傷害的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提倡少油、少鹽、少糖和少煎炸,回歸傳統的烹調和飲食方式。」

「很多人喜歡外國進口的食品和食材,其實在食品運輸的過程中消耗了很多資源,很多食品和食材都可以在本地找到。甚至,在自己的家裏都可以開闢一個自供自足的有機農場,不但可以減少資源消耗,還可以享用到不含農藥成分的食材。」

他們身體力行,在普通民宅開闢有機農場,供應大部份自己每日所需的食材。「我們努力的把這個概念推廣出去,自供自足的食材,加上傳統的烹飪方法,確保我們每天都吃得健康,減少病從口入的危險,同時也很實際的節省地球的資源,達到環保目的。」

回歸純樸的生活方式,符合大自然規律,形成良性循環,這或許才是真正的保健之道。

相關新聞
慢食運動反對將法國美食列入人類文化遺產
伊藤千晃慢食吃虧 兩男調教赴台搶飯
「慢食國家」本月底舉辦美食展
柴火、石磨烹美味 體驗慢食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