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2045年 人將永遠不死?

font print 人氣: 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7月27日訊】(本文轉自284期【新紀元週刊】「特別企劃」欄目,共有三篇文章。
瘋狂超人?庫茲威爾其人 文 ◎ 李曉宇
思辨:2045年人類將不死? 文 ◎ 辛念慈
機器取代人類?一個反人類的科技夢想 文 ◎ 王華)

中國自古名言:「人是萬物之靈」。但癡迷於現代科學的人們則執狂追求於取代人類的科技。

機器人真能取代人類時,是人類的永生?還是滅亡?

而至今尚未能解開的人體之謎,是否也是科學永遠也無法到達的神祕之境,那執迷科學萬能的結果,也許只是緣木求魚,鑽入永遠也抵達不了目的地的死胡同……

瘋狂超人?庫茲威爾其人
文 ◎ 李曉宇

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AFP)

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是發明家、未來學家,也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提出極具爭議的「奇點理論」。有人說,他是當今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有人則認為,他是最瘋狂和怪異的人,崇拜者索性就叫他「超人」。

庫茲威爾1948年誕生於紐約皇后區一個篤信技術創新的猶太家庭,從小就被認為是個神童。12歲時他發現了最能夠發揮自己創造性特長的工具——計算機,22歲時他從麻省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27歲時他開發出第一個文本語言合成系統和第一個CCD平板掃瞄儀,28歲時他發明了第一個多種字符光學識別系統和第一個為盲人使用的印刷閱讀機,36歲時他研製出第一個電腦音樂鍵盤(Kurzweil 250)。

他創建過10家公司、賣了其中五家,他還寫過五本書,獲得了13個榮譽博士學位,2002年他榮登美國發明家名人堂,還獲得了美國最高數額的發明創造獎。比爾.蓋茨曾兩次邀請他赴家宴,並稱他是「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和未來學家(visionary thinker and futurist)」。2006年,他在各個主要大學或著名會所舉行了40場演講,每次出場費2萬5000美金。他還發起了對沖基金FatKat,試圖用人工智能建立交易模型來戰勝市場。曾經有一部名為《超驗的人》(Transcendent Man)的紀錄片講述了他的生平和觀念,他的崇拜者索性就叫他「超人」。

庫茲威爾和他的數碼電子音樂

庫茲威爾曾經參與發明一種新技術來取代另一種已成熟了很久的技術:鋼琴。鋼琴的前身是羽管鍵琴(Harpsichord),但音樂家對羽管鍵琴並不滿意,因為它發出的聲音在強度上沒有變化。於是,意大利人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eo Cristofori)發明了一種能做到這一點的琴。他將這種琴叫做「Gravi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能發出弱音和強音的大鍵琴),簡稱「鋼琴」(Piano)。起先鋼琴並不普及,但經過改進之後,它在整個19和20世紀成為了西方人最喜愛的鍵盤樂器。

起先鋼琴並不普及,但經過改進之後,它在整個19和20世紀成為了西方人最喜愛的鍵盤樂器。(AFP)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電子鋼琴出現,幾乎成為傳統鋼琴的威脅。電子鋼琴有很多優點,例如不需要調音、能發出全套聲音、自動伴奏等。但電子鋼琴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特點:真正的鋼琴音。後來,通過使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和模式識別技術彌補了這種缺陷。今天,電子鋼琴的音質已經超越立式鋼琴(這種鋼琴曾在傳統鋼琴市場中居於主導地位)。如今電子鋼琴銷售量與日俱增,正漸漸主宰鋼琴市場,傳統鋼琴的銷售量則持續下降。

電子鋼琴出現,幾乎成為傳統鋼琴的威脅。如今電子鋼琴銷售量與日俱增,正漸漸主宰鋼琴市場。(AFP)

庫茲威爾的《精神機器時代》一書討論了虛擬現實技術的現狀和未來,其中有一段提到創建庫茲威爾音樂系統的情況:「我與斯蒂夫.旺達(Stevie Wonder)保持著聯繫,1982年有一次我們在他的洛杉磯新錄音棚裡碰頭,他對樂器世界的狀況大發感慨:一方面是聲學樂器,像鋼琴、小提琴、吉他等,它們給音樂家提供豐富而複雜的聲音,但是對它們的聲音滿意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它們所受的限制,許多音樂家只能演奏一或兩種不同的樂器,甚至如果有人能演奏更多樂器,但不能同時演奏。許多樂器是『單音』模式,僅能夠奏單音,在塑造聲音方面有很多限制。

另一方面是電子樂器世界,它們沒有局限性。在計算機化的世界,你能在音序器中錄一條音樂,回放它的時候又可以錄另外的音序,這樣一個個聲部構成多樂器作品。你能夠編輯錯誤的音符而無須整個再來,你能夠重疊多種聲音,修改它們的聲音特性,非實時演奏樂曲,使用大量其他變化技術。這裡只有一個問題,電子世界的聲音太薄,有點像風琴,或者電風琴。

『不夠理想。』斯蒂夫.旺達沉思道:『如果我們能夠把極為靈活的計算機控制方法用來控制漂亮的聲學樂器該有多好?』我想他的想法完全可行,這就是建立Kurzweil音樂系統的初衷。

斯蒂夫.旺達成了我們的音樂顧問,我們努力把兩個音樂世界聯合起來。1983年6月我們表演了250的工程原型,1984年推向市場。庫茲威爾 250可以被看作第一臺成功地模擬複雜的大鋼琴和全部管絃樂器聲音的電子樂器。(我於1990年將庫茲威爾音樂系統出售給一家韓國公司『英昌』,它是世界最大的鋼琴製造商。庫茲威爾音樂系統在電子樂器界仍然是領先的牌子,產品銷往45個國家。)

1983年,英昌KURZWEIL在世界上首次採用了PCM方式的音源採樣技術,此後,英昌KURZWEIL在美國波士頓創建了電子樂器研究所,並在那裡開發出了電子樂器核心部件:新一代音頻芯片。該芯片目前已廣泛地應用於KURZWEIL電子樂器系列產品當中。通過先進的原音採樣技術和多年精心研究和分析打造而成的英昌KURZWEIL新一代音頻芯片,可通過數碼鋼琴模擬出大型鋼琴雄壯的音域,並實現真實的原音演奏。」

庫茲威爾和他的長生不老實驗

今年63歲的庫茲威爾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要年輕不少,他自稱從各項指標來看他的生理年齡只有40歲。據他自己說,這是他每天服用超過230片維生素、抗氧化劑和其他補充劑藥片的結果。他說這些「藥丸」都特別大個,基本上都是他自己選的,並稱他身體的荷爾蒙分泌和營養機能只有30歲。

庫茲威爾每天服用超過230片維生素、抗氧化劑和其他補充劑藥片。(Getty Images)

在2004年出版的《神奇之旅:長壽以至永生》(Fantastic Voyage-Live Long Enough To Live Forever)一書中,他介紹說,自己的父親58歲便死於心臟病,這種記憶讓他下決心從年輕時就通過服用大量藥品來改造自己身體的化學成分,「讓老化過程慢下來」。

他的長生不老計畫就是身體「再構(reprogram),終止老化(stop growing old),大量的吞噬『藥丸子』,讓身體化學化(chemistry body)。」他在實施他的長生不老計畫的時候並不是出於宗教的原因,而是完全的理性計算(math)。根據他的計算,庫茲威爾認為這種方式能讓自己活得超過100歲,然後就能夠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一臺計算機裡,這便是他為自己所設計的從長壽通向永生之旅。

庫茲威爾和他的奇點大學

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簡稱SU)設在加州硅谷心臟地帶、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內,由Google和NASA聯合建立,共有六家矽谷公司出資,距谷歌、雅虎、因特爾和思科等公司僅一步之遙。奇點大學的名字源於該校名譽校長、未來學家雷.庫茲威爾的「奇點理論」。

學校採用獨特的九周教學制,雖然學制很短,但學費高達2.5萬美元。在廣泛徵求諾貝爾獎得主等世界一流學者意見基礎上,該校計畫設立未來學、網路和計算機、生物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納米技術、醫學和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能源、航天和自然科學、法律和倫理、金融等10個領域的課程。

學生入學後在前三周學習上述10類課程,接下來三周每人選擇一門課程進行深入學習,最後三周將完成某一具體項目。除研究生水平的九周制課程外,該校還計畫開設針對企業高管、為期三天或10天的短期培訓項目,以幫助企業高管們瞭解所在行業的前沿技術,培養前瞻性思維。

「奇點大學」於2009年6月招收首批30名學生。庫茲威爾是這裡的靈魂人物,沒有誰比他更能夠代表一個發明家和技術至上主義者,奇點大學的每期教授課程均由他教授第一堂課。

奇點大學頗得企業和媒體的追捧,不過美國主流學界對其認同度並不高。不少學院派人士拒絕認可奇點大學、奇點峰會的「民間科學家」們所從事研究的嚴肅性,計算機智能領域的權威核心期刊《IEEE智能系統》編委會的審稿成員甚至不願意提到「奇點」這個詞。在學院派看來,奇點主義者和他們的主張不符合學術規範,乏實證性的研究支持,難以進入嚴謹的科學議題。同樣關注未來的《連線》雜誌創始人、技術哲學家凱文.凱利曾含蓄地批評說,奇點理論的提出讓庫茲威爾自己有利可圖,而理論本身則過於「簡便」了。◇

本文轉自第284期【新紀元週刊】「特別企劃」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6/11015.htm

==============================================================

思辨:2045年人類將不死?
文 ◎ 辛念慈

從科學角度而言,人腦在當前依然是研究不透的謎。(Getty Images)

庫茲威爾認為,機器將可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自我完善,超越人類本身,純粹的人類文明將在2045年終結。但從最新科學角度而言,人腦在當前依然是研究不透的謎,那麼由人類自身發明的技術怎能對人類的大腦進行逆向工程,超越其智能呢?

人是由物質和思想構成的,假如一個人的大腦裡的所有信息都能通過某種轉換而進入另一個載體中,這個人的思維活動能夠繼續下去,這就是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所稱的「Immortal」(不死)。他所說的不死,不是肉體的不消亡,而是把人腦信息傳輸給電腦,讓電腦來繼續人的思考。不過,這樣的機器能稱之為人嗎?還有,人的思維真的有可能植入電腦嗎?換句話說,電腦智能真的能夠超越人腦智能嗎?

奇點的概念

「奇點」(Singularity)是一個冷僻的英文單詞,它本來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學術名詞,表示「時空中一個普通物理規則不再適用的點」。但在本文講述的奇點理論(Singularity Theory)中,庫茲威爾用它來表示電腦智能超越人腦智能的那一時刻。庫茲威爾認為,這個時刻即將來臨,他甚至已為此列好了日程表。他早在2005年所著的《奇點來臨》(Singularity is Near)一書中就宣稱:「在奇點來臨之時,機器將可通過人工智能進行自我完善,超越人類本身,開啟一個新的時代。純粹的人類文明將在2045年終結。」

摩爾定律(Moore’s Law):摩爾定律是指集成電路上所能容納的晶體管的數目每兩年翻一番。摩爾定律出現已有約47個年頭,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1965年描述了這一現象。摩爾此人通曉集成電路,於1968年與人共同創建了英特爾公司。但是摩爾最近幾年曾說過,摩爾定律的這一趨勢只能再延續10到20年,因為「我們快接近原子大小的規模了,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障礙。」摩爾認為在那之後只能製造更大的芯片來提高計算機性能。

英特爾公司的創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曾表示,摩爾定律的這一趨勢只能再延續10到20年。(Getty Images)

按照摩爾這裡提到的根本性障礙這個說法,意味著當電腦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接近原子大小後,就達到了一個臨界狀態。在這個臨界狀態下,摩爾定律就失靈了,所以摩爾認為此前晶體管數量兩年翻番、電腦性能提高的趨勢只能再延續10到20年。因為人類突破不了原子這個極限,所以電腦芯片技術的發展也就遇到了根本性的障礙。

那麼如果這個根本性的技術障礙發生在庫茲威爾所認為的奇點之前,也就是說,摩爾定律在人類技術能夠製造出與人類智能相當的計算機硬件之前就失效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意味著計算機技術在晶體管達到原子大小之後就達到頂峰了,不能夠再發展了,相應的,庫茲威爾曲線在到達奇點之前就被障礙住了。

加速循環規則

庫茲威爾認為,技術的力量正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向外擴充,人類正處於加速變化的浪尖上,這超過了歷史的任何時刻。他說,更多的、更加超乎我們想像的極端事物將會出現。這意味著什麼?到那個時候,一個剛出生的小孩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個大學畢業生。庫茲威爾相信:貧困、疾病和我們所依賴的能源之類的話題都將成為過去式。他說:「現今,信息技術正在加倍地產生力量,以每年兩倍的速度在提升,10年內就累計成1000倍的力量。科學家們很明顯都忽視了這一基本的趨勢。」

他這樣闡釋摩爾定律:在一個芯片上晶體管的數量每兩年增加一倍,這是說明加速循環規則(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也被稱為庫茲威爾定律)一個極好的例子。不過如上文所述,摩爾自己也說了,這個趨勢只能再持續10到20年。

庫茲威爾曲線 當電腦超越人腦

電腦超越人腦是庫茲威爾在摩爾定律的基礎上推演出來的,稱之為庫茲威爾曲線(The Kurzweil Curve)。正是根據這一曲線推斷的原理,庫茲威爾在20多年前就預言:人工智能計算機將在1998年戰勝人類的國際象棋冠軍,他的這一預言也被後來的事實證明,IBM的深藍1997年就戰勝了當時的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這一次庫茲威爾預言:到2027年,用1000美元的價格可以買到超越一個人(腦力)的電腦;到2050年,1000美元的價格就可以買到超過全部人類大腦智能(all human brains)的計算機。換言之,40年後花一臺電冰箱的價格所購買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超過人類智能的總和。到那時,人類可能已經沒有能力駕馭「電腦」。

以時間為橫軸,智力水平為縱軸,庫茲威爾向人們展示了兩條曲線,在起點處位於上方的平緩曲線表示人類的平均智力,隨著時間流逝它幾乎難以辨別地呈現出小幅波動,從起點處位於下方的曲線則代表著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它也被稱為庫茲威爾曲線。根據摩爾定律:18個月計算性能上升一倍的規律讓它穩定地向上延伸,總有一天,它會與上方的曲線相交,然後刺穿,這個交點就是那個令人們爭論不休的「奇點」。

這條曲線基本奠定了奇點主義者的信仰基礎。如果你認同計算機能力呈指數式增長,而人類的智力呈線性增長,這個結果幾乎就是無可辯駁的。但是,這條曲線的基礎為摩爾定律,假如真如摩爾本人所言,當晶體管小到原子大小後摩爾定律失靈,那麼到那時庫茲威爾曲線也就失去了理論基礎,那麼據此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定可靠了。

還有一種很簡單的看法是,這兩條曲線根本不應該出現在同一幅圖之上,人類的智力不應該拿來跟昆蟲和齧齒類動物的智力、計算機的計算性能相比較,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人類的智能和計算機的性能能是一回事嗎?如果它們之間不存在可比性,它們的增長曲線又怎麼能夠放在一起?都不是同一個維度(dimension)的東西,怎麼可能會有交點?不過,技術至上主義者認為,正是根據這條曲線,庫茲威爾在20多年前預言了計算機將在1998年戰勝人類的國際象棋冠軍,結果IBM的深藍提前一年實現了這一預言,這個例子更加強化了庫茲威爾和其支持者的信念。

奇點來臨:2045年人類文明將不復存在

庫茲威爾說:「超越人腦智力的計算機將在30年內出現,電腦將與人類整合在一起,通過植入設備,人類可以自由進出虛擬和現實世界並獲取網路應用,以至於純粹的人類將在2045年徹底消失。」

不過,美國主流學界對庫茲威爾所提出的將芯片植入大腦、將人類意識輸入計算機等理論的認同度並不高。不少學院派人士拒絕認可奇點大學、奇點峰會的「民間科學家」們所從事研究的嚴肅性;為了避免與奇點理論之間的瓜葛,計算機智能領域的權威核心期刊《IEEE智能系統》編委會的審稿成員甚至不願意提到「奇點」這個詞。在學院派看來,奇點主義者和他們的主張也不符合正統的學術規範,缺乏實證性的研究支持。

傳統價值論者認為,奇點永遠不會來臨。因為電腦智能永遠無法模擬人腦智能的某些領域,比如說幽默感、創造性、曖昧、無聊等。(Getty Imges)

傳統價值論者認為,奇點永遠不會來臨。因為電腦智能永遠無法模擬人腦智能的某些領域,比如說幽默感、創造性、曖昧、無聊等。如果計算機的計算性能能與人的智能相比,是同類東西,那計算機早已超過人類了,因為很顯然,計算機對信息的存儲、記憶能力早就比人強多了。事實上,這是根本不同的東西,沒有可比性。

事實上,人腦才能夠發現新事物,提出新問題,對事情做出預見,指導實踐從而變革現實,這其中包括發明和改進電腦。是人腦創造了電腦,並使之為人類服務,沒有了人腦的指令,電腦無法運行。

很多研究發現,人腦被利用的部分只有30%。從科學角度來講,人腦在當前依然是研究不透的謎,那麼人類自己發明的技術怎麼可能對人類的大腦進行逆向工程,超越其智能呢?原子彈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都想原子彈肯定會毀滅世界,但是並沒有出現這樣的結果。畢竟人類在主宰這個世界,一定會掌握好自己所創造的東西。◇

本文轉自第284期【新紀元週刊】「特別企劃」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6/11016.htm

==============================================================

機器取代人類?一個反人類的科技夢想
文 ◎ 王華

「人是萬物之靈」,機器人真能代替人類嗎?(Getty Imges)

當電腦操縱人體,人類就能得到永生嗎?被電腦控制的人能等同人類嗎?機器人掌控、取代人類,這恰是反人類。百年來,人們崇拜、迷信科技,癡狂追逐的卻是一個反人類的科技夢想。

「人是萬物之靈」。這句話中國人說了幾千年,但真正能理解其中深意的人卻並不多,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不重視生命、隨意人工流產的年代。

首先,這句話把人提升到了世間最高位置,把人和動物區別開了。其次,把人和機器、甚至和機器人區別開了。

如今像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這樣的科技怪人還很多。百年來,他們對科技的崇拜和迷信,幾乎使其喪失了人的本性。比如奇點大學宣稱,到2045年,當電腦超過人腦時,他們就會把電腦芯片植入人腦,從而讓電腦操縱人體。他們認為這是人類的永生,其實,這正是人類的滅亡。被電腦控制的人還能算是人嗎?這樣的機器人它會讓更多人被機器控制,從而讓機器人掌控和取代整個人類,這不是反人類嗎?人被自己造出的機器人消滅了,不是最大的悲劇嗎?

從庫茲威爾設計的電子琴說起。他試圖用複雜的計算機程序來模擬真實的樂隊演奏效果,雖然外行人聽起來非常逼真,但內行人還是能聽出來是電子模擬的,還是有感受上的差別。舞蹈也是一樣。

中國古典舞講究「身法、身韻和技巧」。看過神韻藝術團表演的觀眾會發現,以前看過一些大陸古典舞演員表演千手觀音,她們的舞姿好像無可挑剔,動作也很標準,但就是展現不出觀音菩薩的慈悲與美好。有的舞蹈好像機器人那樣在做著各種物理運動,缺少靈魂。「身韻」就像靈魂一樣讓舞蹈散發出神采,傳遞出美的內涵,表達出文化底蘊。當然,這樣的差別只能是有「心」的觀眾才能感受出來,用科學儀器測定他們的動作,可能結果都是一樣的。

電腦沒有人的心魂,不具備人的生命特徵,它可以有超強的計算能力和記憶力,甚至在某些方面也能控制人,但它沒有人的心智,不能真正創造性地聯想,要超越人是不可能的。那是什麼力量讓機器人具有超越人的可能性呢?

1997年的5月11日,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與IBM公司的「深藍」電腦的六局對抗賽降下帷幕。人們都知道深藍贏了,但人們不知道每場對局結束後,IBM小組的專家都會根據比賽情況相應地修改深藍的參數,這等於強迫讓它學習新東西。不過,電腦能下贏國際象棋,但它下不贏中國象棋,更下不贏圍棋。

思維的本質是什麼?電腦雖然有「計算\模式識別\類比」這樣的固定運行模式,但它永遠無法模擬人類的自由意識和自我意識。事物的發展變化總是需要一個動力,電腦思考的動力是什麼?電腦也不能進行自我管理,這些都決定了電腦不可能戰勝人腦。

其實電腦背後也有生命,那種來自另外世界的生命在操縱著電腦。人們對外星人的存在已經爭論了幾十年了,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讓人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宇宙太洪大了,目前人類能夠瞭解的只是非常淺、非常少的局部,離真正認識宇宙的真相相差太遠。假如外星人的科技遠遠超過人類,它們就會利用機器人或克隆人來實現它們佔領人類的野心,那時人類真的也就沒了。

不過,神是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的。庫茲威爾的奇點學說,可以看成是對那麼迷信和崇拜科學技術的人敲響的警鐘:科技的發展最終將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當科技越來越發達時,人類也就越來越危險了。◇

本文轉自第284期【新紀元週刊】「特別企劃」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6/11017.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成立智慧型機器人以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校長李嗣涔表示,研究中心將和業界密切結合,使創新概念得以快速實踐並技轉到產業,等於把校園打開走向產業,這樣的模式將能幫助台大與產業順利結合,對擠進世界前50大更加有利。
  • 由100名機器人組成的探測隊週三(5月9日)在沙加緬度河下水, ,測試水流速度和在三角洲水面上航行的能力,順著沿河漂流,以監測河流的各項數據。
  • 美國亞利桑納州有一名男童,因為罹患罕見疾病,連自主呼吸都有問題,但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跟其他小六學生一樣上學去,最近當地學區幫這名男童添購了一具機器人分身,終於讓他圓了上學夢。
  • 【大紀元5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淑芬台中25日電)靜宜大學今天起一連3天舉辦第15屆國際性電腦輔助語言學習研究研討會,會中展示研發的英語教學機器人,透過仿真人肢體動作搭配互動式英文對話,讓學童學英文更有趣。
  • 2012桃園縣科技創造力機器人設計大賽,27日在萬能科大登場,是創意或競賽組都競爭激烈,大、小選手全力以赴爭取佳績,優異隊伍除了可晉級全國總決賽參賽資格,還有希望代表台灣參加11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所舉辦之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
  • 中正大學電機所研究生團隊Crude Scientists歷經兩年程式設計與測試,日前至日本參加足球機器人競賽,與來自不同國家隊伍較勁、PK機器人足球球技,勇奪標準平台組冠軍。
  •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民雄報導)發揮優良傳統的國立中正大學機器人,今年前往日本參加RoboCup Japan Open足球機器人競賽,和來自不同國家的隊伍相互較勁、PK機器人足球球技,終於勇奪RoboCup Japan Open標準平台組冠軍不僅可以踢足球,還能出國比賽踢得冠軍!
  • 機器人大軍應該是好萊塢電影情節,不過美軍可能很快要讓它成為現實。
  • 【大紀元6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靜萍台中3日電)「Good morning!」(早安),等待8年,國立台中圖書館新館今天正式開館啟用,全台首創的貓頭鷹造型運書機器人現身,會說4種語言的機器人超吸睛,為數位圖書館寫下驚喜的一頁。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2012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基隆市校際盃選拔賽,前日於聖心中學舉辦,來自基隆高中的高一同學陳勇勳、張靖、張凱傑組成的隊伍,以滿分200分勇奪高中組冠軍,也將代表基隆市參加9月份在台南舉行的全國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決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