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醫如何治療經痛

何宗融醫師

人氣: 3617
【字號】    
   標籤: tags:

病歷

陳小姐37女
主訴如下:
今天是月經來的第二天,現下腹悶痛且腰膝酸痛、疲勞且嗜睡甚,此患者為虛弱體質,平時就容易感到腰酸背痛及疲勞,月經來時則更甚(因為氣血流失),月經量多,血塊少,血色鮮紅,舌紅稍紫,無苔,脈沈細數弱

●101.4.30
處方如下:
六味地黃湯4.5g、獨活寄生湯3g、少腹逐瘀湯3g、當歸1g、芍藥1.5g
3X6

●101.5.4
今天回診拿感冒藥,訽問痛經及腰膝酸痛有無改善?
患者回答:吃藥後下腹悶痛及腰膝酸痛改善許多,早已不痛。

陳小姐幾乎每次月經來時都會經痛且腰酸,來診所拿藥治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裡記載的是陳小姐最後一次來拿藥的病歷;陳小姐服用中藥調理後,現在經痛的程度及次數已改善許多,而且精神氣色也都變好了,現在偶爾於月經要來時才會來診所拿藥。

●痛經的定義
痛經是指月經來潮或經期前後出現下腹疼痛為主要症候。一般痛經的發生多在經前一、二天或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痛經往往兼有其他全身症狀,如乳房脹痛、惡心、嘔吐、腰痠、面色蒼白,甚至下腹劇痛不止,嚴重者可影響上班,工作或上學讀書。

●現代醫學認為經痛可分為兩類:
1.原發性經痛
骨盆腔和子宮沒有病理原因,疼痛的程度因人而異,可能與前列腺素造成子宮收縮與缺血有關。其他像心理因素也會影響,研究發現,社經地位愈高的女性經痛情形愈嚴重,可見心理壓力與經痛是有其關聯性的。

2.續發性經痛
因為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細菌感染、子宮肌瘤等病理問題所造成的疼痛。

●西醫治療經痛
一般西醫治療經痛的藥物只有二種,一種是非類固醇性止痛藥,另一種是避孕藥;

1.止痛藥
口服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SAID)是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因子之一,若使用不當,會引發潰瘍,甚至有胃出血的可能。長期服用止痛藥會導致藥物依賴性,並且過量會損傷肝、腎。

2.避孕藥
服用避孕藥減少經痛的原理,可能是藉由避孕藥對下視丘的直接作用,使子宮內膜量較少,而達到減低腔內壓的目的,在避孕藥的作用下,子宮內膜不能長到正常厚度,子宮內膜腺體也發育不健全,因為月經量與子宮內膜的厚薄有關,若子宮內膜長得薄,月經自然就少了。上述子宮的變化,一般是用藥時間越長,變化越大,月經減少越嚴重,甚至會發生閉經的現象。

而且避孕藥不是每個人都能服用的,而且需要長期、不間斷的服用,副作用比止痛藥還大,使用荷爾蒙類藥品避孕可能增加栓塞及血栓疾病風險,尤其是35歲以上抽菸者、體重超過九十公斤,以及有血栓病史和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偏頭痛、乳癌或肝功能異常等禁忌症者,皆不宜使用。

吃西藥治療經痛皆是治標不治本,雖然可以暫時止痛但無法根治,下次月經來時仍會疼痛。

●中醫對經痛的看法
中醫認為會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為「氣滯血瘀」,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血瘀則氣血運行不順,因而出現經痛的現象,此即所謂的「不通則痛」。

造成「氣滯血瘀」的主要原因有
1.肝腎不足所導致的「氣血虛弱」及「子宮虛寒」
2.情緒壓力所導致的「肝氣鬱結」

一、氣血虛弱
多見於體質虛弱(肝腎不足),或大病、久病後失於調補之人,氣血虛弱的人平時容易疲勞、頭暈及筋骨酸痛,於行經時氣血流失,症狀往往會更加嚴重。

主要症狀有:
下腹隱痛,痛喜揉按,偶有下墜感,行經時疲勞嗜睡、頭暈目眩及腰腿酸軟更甚,經血量少,色淡質清,治療以補氣養血為主。

二、子宮虛寒:
子宮需靠腎的陽氣來溫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腎陽不足的人子宮容易虛寒,一些不良習慣如:經期泡冷水、喜飲冰品、淋雨受寒…等,都會導致寒氣侵犯子宮而造成子宮虛寒,氣血因寒而凝滯。

常見症狀有:
下腹冷痛,遇熱得減,血塊量多,治療以溫經散寒為主。

臨床上痛經的患者,以上敘兩型為多,所以臨床上大多採用補肝腎、補氣血、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療。

三、肝氣鬱結
此型痛經多見於精神壓力大、情緒易緊張及易怒者,常伴有胸脅或乳房脹痛、煩躁失眠。中醫治療以理氣止痛、舒肝解鬱為主。

中醫治療原發性經痛的效果很好,辨證準確的話效果幾乎可達100%,如果是續發性的經痛,效果也可達五、六成,而且可以順便改善虛弱體質所導致的疲勞、眩暈及筋骨酸痛,而且經中藥調理後,下次月經來潮時疼痛即可緩解,不必長期依賴藥物,當然患者的飲食也很重要,如果生冷不忌,吃藥的效果也不會太好,至少在月經來潮前的一個禮拜一定要忌口。

痛經的生活調理也很重要,勿過度緊張,儘量放鬆心情。避免久站或過度勞力的工作及劇烈的體育活動,勿以冷水洗浴,熱敷及休息也是緩解經痛的好方法。

飲食方面,經前勿攝取生冷及寒涼的食物、一些較寒涼的蔬菜及瓜果,如:涼拌小黃瓜、冷筍、西瓜、哈密瓜、梨子……等,也不可攝取過量。@

(本文作者為中醫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