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金融「反腐」 銀行業開始「算賬」

人氣 3

【大紀元2014年07月11日訊】7月9日央視突發報導中國銀行涉嫌洗錢的新聞,在這場北京難得一見的央級口水戰中,同時也讓外界注意到,金融領域的「反腐」浪潮正值風口浪尖。

近期,金融系統「反腐風暴」逐漸增強,且多颳向腐敗被集中暴露的銀行業,並已造成多位行長、高管密集落馬。據不完全統計,自十八大以來,銀行界,特別是國有銀行,就有不少於15名行長級高管落馬,剛過去的6月份尤其集中。

到了7月4日,曾任中國銀行、廣發銀行高管的廣東省金融辦原副主任李若虹落馬。據簡介,金融辦是規劃地方經濟發展、金融產業佈局的掌控人,同時身兼地方金融的監管人。為此官媒發文抨擊:金融腐敗頻查頻發,腐敗程度、危害程度極高。

要說今年至今最大一起的金融醜聞,莫過銀行界私下公認的第二個「上海鋼貿信貸黑洞」,即事發6月初的青島港騙貸案。

綜合媒體報導,通過虛開倉單重複質押套取多筆銀行貸款的青島港騙貸案,波及至少23家中外銀行,曝險金額少說5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17家中資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五大國銀全部遭殃,涉及的融資額恐達數百億人民幣,這還不算涉案企業另積欠的款項。

隨著青島港騙貸案的調查深入,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除了相關壞賬令銀行受到衝擊,多個碼頭也相繼傳出類似弊案,其中天津港成為新焦點。目前融資欺詐調查鎖定天津港的石化進口產品,主要涉案企業中聯油,是中石油旗下貿易部門。

有分析認為,國內銀行即使沒有參與和貸款企業的「共謀」,銀行業的風險控管也存在著巨大的管理漏洞。但知情人士透露,在青島港曝光的騙貸案中,角色敏感的國內銀行不全然是受害者,甚深內幕仍藏於公眾視野背後。

一位大宗商品市場人士表示,由於貿易融資可成倍放大融資槓桿,業者取得較低廉的資金後改投資房地產、民間借貸的高收益項目,這背後,據青島當地銀行人士透露,離不開業者與一些銀行員工的「裡應外合」。青島港騙貸案的調查,揭開的只是銀行與業者長期利益掛勾內幕的冰山一角。

對於國家經濟,金融領域是管錢的領域,金融若腐敗往往涉案金額巨大。而各種形式的腐敗得以完成,絕大多數要通過銀行體系這一載體。

十八大「反腐」以來,現任或曾任銀行高管的官員落馬頻現,在李若虹之前有:中國農業銀行原副行長楊琨,涉涉薄熙來案與薄的金主徐明案;曾任工行9年的原江西省委常委趙智勇,涉蘇榮案;曾任工行、進出口銀行的中國信保副總戴春甯,捲入石油幫窩案。

可見不僅政府、軍隊、國有企業,在金融系統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屬於江系人馬,對習李陣營造成巨大經濟改革阻力。「反腐」到了利益膠著的金融領域,這場圍繞著對經濟權力的爭奪戰,顯示習近平要再進一步收復金融系統的失地和人事權。繼銀行業之後,打虎人接下來要深入的「虎穴」,是否即將來到高度影響經濟秩序以及民心士氣的股市證券業,值得觀察。

相關新聞
大陸銀行5大風險 「20年未有之風暴襲來」
【謝田】:中國銀行壞帳為何自產自銷
台央行闢謠 否定中銀持1.25兆買台企業
彭博社:中國銀行壞賬比例升至五年最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