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民幣貶拖累台灣 學者:過度傾共代價

人氣: 4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5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受中國影響,台灣股匯市連環跌,GDP保2%也很辛苦。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指出,人民幣貶值,中國商品比台灣商品更具競爭力,雖然品質比台灣差,但會取代台灣的國際市場。此外,人民幣貶值恐形成中國經濟泡沫,泡沫若破,台灣的金融銀行與企業因為太接近中國,很多會受波及,到時金融風險會回流台灣。台灣沒走向國際化而中國化,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會有風險,也是傾中的代價。

台灣對中國投資占80%、貿易占40%。許忠信表示,中國採用人民幣競貶,會掠奪台灣的國際市場,使得台灣的國際市場被中國競爭產業取代,中國政府再繼續投資,房地產或產能設備更加擴張,造成中國的泡沫經濟。台灣的金融業、企業到中國,很容易因為泡沫崩盤而受影響。

台灣很多理財專員在上半年鼓吹民眾購買中國基金,許忠信說,中國由於要短時間救出口,所以採取人民幣競貶,它的金融商品也會跟著下跌,台灣投資人如果擁有人民幣或人民弊所代表的金融商品,當然會受損。現在投資人民幣相關產品,包括存款都已經套牢,之前已經提醒過民眾,風險相當大。

政治力介入 違反經濟行為

許忠信表示,中國沒有從技術、品牌、管理方面進一步提升,反而是用人為政府力量,以補貼、政府規劃投資方式來擴張,違反經濟行為。中國這幾年品牌、技術還沒有建立,政府強勢投資,造成產能過剩,加上品質不佳,受到國際競爭影響出口不具優勢,現在想藉人民幣大幅貶值,拓展國際市場,從這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發展方向是錯誤的。

「中國官方資訊不透明以外,中國的企業資訊也不透明」,許忠信說,市場機制必須透明才有辦法運作。擁有人民幣或中國公司的股票、金融商品,在官方及企業資訊不透明情況下,市場機制沒辦法運作,會產生市場失靈現象。

中國的市場機制還在發展當中,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而是轉型經濟。許忠信指出,資訊不透明,很容易讓官員以及公司上下其手,結果是官員、事業經營者得利,投資人受害。在中國這種不透明的國家投資本來就有風險,不過,台灣持有大量人民幣的民眾,恐怕是盲目投資可能上漲的商品,而不是真正看好公司表現再進行投資,這種方式很冒險。

人民幣走勢 慢慢回溫升值

關於人民幣長期趨勢,許忠信指出,要看中國控制國內通貨膨脹的能力。人民幣繼續貶值,會產生人民幣擴張情形,中國政府必須舉債擴大支出,消耗掉人民幣,但是會造成股票及房地產價格虛漲,到時如果支撐不住,就會爆掉,所以要看中國支撐的能力到哪裡。

許忠信說,中國政府債務現在已達GDP的2倍,台灣大概才38%。中國債務已經相當嚴重,所以貶值應該沒辦法持續太久。人民弊短期內還是會慢慢回溫升值,減少跟美日之間的衝突,也可以讓中國的經濟不要過熱。一旦出口能取代其他競爭國家的出口,取得出口商的優勢,中國應該就會收手。◇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