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致癌微囊藻 水庫現跡 環署:水質安全無虞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五日電)
環保署今年二月份與台灣大學合作,以即時性聚合酵素連鎖反應儀 (Real-Time PCR),對全台水庫進行微囊藻檢測,結果發現離島地區,包括金門、馬祖等七座小型水庫全都出現微囊藻蹤跡;本島的翡翠水庫及新山水庫也有微囊藻反應,不過數量相當少。

微囊藻 (Microcystis)有「水庫殺手」之稱,大量繁殖時容易產生微囊藻毒,人體飲用後,會導致肝臟增大、纖維化、出血及衰竭;微囊藻毒同時也是一種腫瘤促進因子,長期飲用會增加肝癌及肝腫瘤的風險。

公元一九九八年巴西便傳出洗腎用水遭微囊藻毒污染,導致洗腎病患集體急性腎衰竭,造成約六十人死亡的案例;國外,曾發生過水牛、鱷魚喝了毒藻水,造成死亡。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組長許永華說,離島地區的水庫及蓄水池,受天然環境條件限制,規模小、儲水也不易流動,極易受農田、家庭廢水或雨後表面逕流滲入污染,成為藻類繁殖的最佳營養源,建議民眾最好能將飲、用水分離,飲用海水淡化的自來水,較有保障。

他強調,微囊藻只有在死後、細胞破裂時才會釋出藻毒,加上觀察到的微囊藻數量只是微量,民眾不必過度恐慌,目前水質一切正常,加上藻類多漂浮在水面上,只要改變取水口位置,避免取用上層的水庫水,便可以免去對人體的潛在危害。

許永華指出,九月將是重點觀察期,因為夏天時藻類的繁殖將達高峰,並在夏末開始死亡,毒性物質極可能會隨之釋出,環保署已規劃好每年二、五、九及十一月份進行檢測,配合水源區的保護,阻斷一切可能成為藻類營養來源的廢水、含磷物質等滲入,就可大幅降低飲用水遭污染的機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