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烏森﹙Jorn Utzon﹚——

【哥本哈根設計現場】雲端閃現的教堂

——Bagsvaerd Kirke——

李俊明 撰文、攝影

人氣 41

我們熟悉的作家張愛玲出名得很早,在她華麗又蒼涼的一生中,最為人所知的名言之一就是:「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了……」我們前來哥本哈根尋訪的這位建築師烏森,同樣出名得也很早,1957年他贏得雪梨歌劇院競圖時,才只有39歲就已名滿天下。

每回到雪梨,都會聽到當地人用不同的版本,告訴我烏森當年為何拂袖而去,將他一手創造的經典建築拋在身後,發誓永遠不再踏上澳洲土地。而染上了這種「道聽塗說」色彩之後,我每回也都要特別去重溫這座美妙的建築,看看它又會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新發現,想像當年烏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選擇不再委曲求全。

對於喜愛雪梨歌劇院的人來說,來到烏森的故鄉,當然一定要去看看他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所蓋出來的作品是什麼樣子。因此位在哥本哈根近郊的這座Bagsvaerd教堂,不容錯過。

有了這樣明確的目標,我來到哥本哈根西郊的Bagsvaerd火車站,經過一番折騰,小城居民竟然很多人已不再意識到烏森的盛名。我想老一輩活過60年代的嬤嬤,應該會知道他蓋的教堂吧!沒想到滿頭白髮的老奶奶回答得很妙:「順著車站前的大街往前走,大概15分鐘,你會看到像工廠一樣的房子,那就是了。」

原來,小鎮居民口中,說出的卻是最真切的「凡人」觀點!

老奶奶其實說得沒錯,這座1976年落成的教堂,外觀乍看之下的確跟都市郊區的廠辦建築沒什麼兩樣,方方正正的外形,牆面大量採用鋁質浪板以及大片磁磚拼貼,立面的部分則有幾座像是塔樓的三角玻璃屋頂,左右對稱,增加自然光的攝入。

我們站在楊柳綠蔭的遮蔽下,抬頭望著像是工廠的教堂,心裡暗揣大師作品還真低調不起眼,腦海中浮現許多「勢利眼」的對話框,懷疑這跟想像中明星建築師神采飛揚的「名作」有點差距。

但是,如同它的空間一般,非常具有戲劇性地,一進得教堂內部,心裡所有疑問,全都頓時雲消霧散。原來,禮拜堂空間以及細部設計,才真是精湛之處。

眼前小小的禮拜堂,在祭壇上方飄浮著波浪般的曲面,形成開闊的拱頂,彎曲的弧度往信眾座位的位置漸緩延伸。這神來之筆般的設計語言,一直到看過烏森在設計這座教堂時的水彩素描後,我們才能解讀出,原來那是要把穹頂設計成捲曲的雲朵,讓來到禮拜堂聚會的人們,也能在室內的天空下與上帝更接近。

根據烏森的說法,在教堂中置入「雲海」的構想,要追溯到他在夏威夷大學任教時期,常常徜徉在綺麗沙灘的美好時光。有天傍晚,他注意到天空雲朵變換的形狀實在精采,突然想到可以用來設計成教堂的屋頂。我們在他早期的設計速寫中,看到在沙灘上的一群人,頭頂上飄著雲朵的樣子,後來這想法就更演進為一群在列柱與拱頂之間的人們,往十字架移動的畫面。

雲朵變身屋頂,這想法實現在建築上的效果,當然驚艷。但是我注意到在一切令人讚嘆的設計中,最奇怪的,是兩側壁面在第一層與第二層樓交接處,居然有一長串的燈泡裝飾,打開開關後,閃閃發光的樣子,幾乎給人一種百老匯歌舞的娛樂效果。我以為那是後人擅自添增的神來之筆,但是跟教堂裡的工作人員再次確認,內部都是依照烏森的想法來陳設。我的心裡閃現一絲懷疑,難道,烏森在夏威夷的海灘上也看到百老匯歌舞劇?!

當我從奇想中回過神來,仔細環顧教堂四周,許多細部設計都很有趣,烏森不但自己動手上場,他的兒女也來共襄盛舉,從座椅、織品、屏風等細部無一不包。講壇上的鮮豔織品花紋,就是烏森女兒的手筆,用色及構圖都能不流於俗。而我們走到牧師講壇後方的準備區,兩側的玻璃櫃也都是烏森家族的巧思,裡頭的牧師禮袍亦然,屬於同一風格的織品圖紋。

我在禮拜堂裡這邊摸摸,那邊瞧瞧。再仔細回想這座教堂的設計背景,原來是在烏森與澳洲政府因為雪梨歌劇院鬧得不歡而散後,回到自己家鄉來所做的設計。我想像,在經過異國的重重挫折之後,建築師心裡可能真是一片烏雲密佈吧!可是自己的同胞,還是熱情地向他招手,期待能為他們的精神殿堂,做出一番獨特的設計。烏森應該還是感到很欣慰吧!

這一細想,回溯自己來「朝聖」的動機,還有自己的「勢利眼」,突然有點不安起來。我們怎能期待設計者的每件作品,都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輕率做出斷定呢?雪梨歌劇院的出色與不朽,固然有著設計家的巧思和天份,但是它的地理位置、週遭景觀、甚至選用的瓷磚材質等各種因素,也佔了很大的優勢;沒有了這些,雪梨歌劇院也顯不出它的獨一無二。

北歐的丹麥,天然環境與設計需求與南半球的澳洲顯然不同。丹麥畢竟是個小國寡民的國家,在這樣的幽靜小鎮裡,怎能期待他做出宏偉懾人的教堂呢?那既不合適,也不實用,不是嗎?

時間的流動,在這座精采的教堂裡,好像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天色就暗了下來,該是離開的時候了。我能好好看完這座禮拜堂,實在非常幸運,因為最後留守教堂的管風琴手,看我遠道而來風塵僕僕的樣子,在閉館之前還特別為我一人打開門,連平常不開放的辦公室,也讓我偷窺了一下。我們一邊走著,一邊聊著他在這裡工作以及烏森當初設計教堂的點點滴滴。

走過中間的廊道,烏森引進大量自然光還有中庭花園的設計,讓人覺得教堂跟外邊的鄉村景色,其實並沒有分隔開來。

我突然體會到,在最適當的地方,做出最恰到好處的設計,讓使用者得到精神上的愉悅,不就是最好的設計嗎?迷你的衛星城鎮,擁有這樣小巧而細緻的教堂,一些空間上的運用,的確已經達到很好的效果。我不禁揣想,在這樣充滿聖潔氛圍的教堂頌唱福音,恐怕任誰都會覺得跟上帝更接近吧!

再好的設計,還是難讓所有人皆大歡喜,有的時候,更會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根據管風琴先生以他「專業」的角度仔細觀察,大師級教堂雖然音響效果絕佳,但是在此訂下終身之事的新娘,卻總是對這段走上紅毯的結婚進行曲頗有微詞。縱深不夠的禮拜堂,讓她們走沒幾步就到了祭壇。不能NG的 “Yes, I do”,實在不夠過癮!

BOX:
開放時間:10.00-16.00
參觀費用:免費
地址:Texvej 16 2880 Bagsvaerd
交通:由哥本哈根中央車站搭乘S-train往Farum方向的H或H+線列車,在Bagsvaerd站下車,再步行約15分鐘

BOX:烏森的家族設計事業
烏森家四代,幾乎都從事設計工作;Jorn Utzon的父親Aage Utzon(1885-1970)是優秀的船舶設計師、他的長子Jan(1944-)、次子Kim(1957-)都從事建築設計,長女Lin(1946-)則投入織品、陶瓷、壁畫等裝飾藝術的創作。第四代Jan的長子Jeppe(1970-)從事電腦繪圖、動畫等設計、Jan的女兒Kickan(1971-)學的也是建築,並投入工業設計。

——轉載自 田園城市文化《哥本哈根設計現場》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卡蜜拉首次參加皇室耶誕祈禱  吸引民眾圍觀
天津政府和官方天主教會房産之爭還在繼續
香港主教陳日君獲教宗冊封為樞機
中共擬新法加強控制「家庭式基督教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