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拉契山行前指南 萬卷 VS 一頁

徐銘謙 撰文、徐銘謙 簡妤儒 Christine Hoyer 攝影

人氣 114
標籤:

有人說,在北美阿帕拉契山徑上是不可能迷路的,只要學會認明兩吋寬六吋長的白漆標誌。後來當我真正走在山徑上時,才發現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

阿帕拉契山徑雖然大都路徑清晰、單純,但是沿線幾乎少有指標系統,尤其沒有像台灣密集地布設指示牌、里程石,隨時告訴你到達下一個地點還有幾公里,或是你已經走了幾公里。在這裡,難得看到一個指示牌,如果有,通常也只有指向「南」和「北」,沒有里程指示;只有在國家公園範圍內、或是使用率高的區段,特別是與其他地區小徑交叉共用的部分,才會有較詳細的里程指示。

此時,你得事前做好準備,如地圖和隨身書。這裡的地圖,跟台灣那種鉅細靡遺、小比例尺的等高線登山圖非常不同,我原先帶了精密的指北針也派不上用場(好在沒聽信某戶外用品店店員建議,花上萬塊買笨重的衛星導航GPS定位系統)。

當華倫發給每人一張由阿帕拉契山徑協會出版的地圖時,我有種可能迷路的恐懼。我將折疊地圖打開,高舉到頭頂,整張地圖的底端約略到我的腰間,綿延美國東岸細長蜿蜒的山徑窄窄細細地用紅色虛線標示,十四個州的鄉鎮地名、交錯的河流與接近道路、國家森林與國家公園範圍、負責維護該段的登山俱樂部名稱等,密布其上。

如果你想知道細節,光靠這種地圖是不夠的。有很多種隨身書可以提供詳細程度不一的內容給不同需求的使用者,包括指南書(Guide Book)、手冊書(Hand Book)、資料書(Data Book)三種。第一種指南書是厚厚的活頁書,詳細指引你如何從東岸各大城市走高速公路、出交流道、切換小路抵達最近的山徑入口,還有沿線餐廳、旅館的資訊,以及當地的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指南書適合開車做短程旅遊的健行者,只要把需要用到的幾頁拆下來帶著即可。但全程行者攜帶這麼厚重的一本書,可一點都不好受。

手冊書與資料書比較適合全程行者使用,而且每年都會固定更新資訊(別忘了這是一條浮動不已的山徑),這種書通常盡量輕薄、開本也小、封面防水,適合塞在背包裡隨身攜帶。

但是,翻看內容,彷彿「天書」,充滿了一堆代碼與符號,把二一七五英哩所有的資訊都壓縮在一本不到七十頁的小手冊裡,最前面還不忘交代使用者注意無痕山林的戶外守則。

華倫帶著我們「解讀天書」,例如,地名兩邊的數字,右邊是從南到北計算的里程,左邊是從北到南;地名後面如果有「C」,就代表那裡有露營地(campsite),「M」表示有餐廳供應食物(meal),大寫「W」表示從步道向西走,小寫「w」表示有溪流水源,小寫「m」是距離步道的里程等。一段一段描述沿途所經的各地概況,包括地形、坡度、高差、碎石、沼澤、溪流、大塊裸岩,以及哪裡有避難山屋、營地、水源與小鎮,如何做適當的里程安排,以及山徑上不成文的文化和規則說明等。

通常全程行者會選擇在春天剛到、南方開始轉暖時出發,一路向北,在經過最長的維吉尼亞州區段時,會遇上百花盛開的最美季節;悶熱的夏天,正好在最無趣的賓夕凡尼西亞州;到了秋天時抵達北方,正好經歷變葉,是新英格蘭山徑最具特色的時節;即使步程再緩慢,趕在入冬大雪封山以前,應該可以完成攀登卡塔丁山。也有全程行者會從北方往南走,通常出發時間較晚,為的是避開酷暑時走在最痛苦的賓州,而在接近冬天時,南方仍然溫暖。

計畫這麼長的行程實屬不易,華倫卻把他多年的經驗濃縮成一本書,而那本書也完全符合他輕量化的風格,只有滿滿的一頁。

他依據坡度將全段分成四大區塊,每一區塊上坡與下坡的比例都差不多,必須控制在一定時間內走完,困難的路段每天走八至十二英哩;平路較多的路段適合趕路,一天至少要走十五至二十英哩。如此調配,加上善用每七至十天穿插的休息日(zero day),不像其他人選擇到小鎮上吃冰淇淋、大吃大喝,而是在山徑上好好休息,甚至把下大雨的日子挪成休息日,利用小雨的天氣盡量趕路。

華倫說,不需要帶收音機聽氣象,因為好天氣只有二○%的機率,你只能期待少濕一點;照著他的話去做,你就有機會名列偉大的全程行者之一。

--摘自 野人文化《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野人文化《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布農族專業背工上路  擔任高山生態嚮導
秋訪日月潭步道  放慢腳步悠遊山水之美
大眾化休閒步道 宜蘭新寮瀑布
阿里山步道尋蹤  虛擬人物為遊客解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