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吃才健康

文/T‧坎貝爾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我的小兒子湯姆十三歲的時候,我們家已經漸漸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個星期天早上,湯姆從好友家過夜回來,他跟我們說了一個故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你不吃肉嗎?

湯姆說他在過夜的那天晚上,被朋友的妹妹逼問自己的飲食習慣,不過他說她的問話方式沒有惡意。朋友的妹妹以一種懷疑的口吻問他說,「你不吃肉嗎?」因為我兒子從未替自己的飲食習慣辯解過,他只是很習慣晚餐桌上有什麼,他就吃什麼,所以他從未練習過要怎麼回答這種問題,於是湯姆只回答,「對啊,我不吃肉」,沒做任何解釋。女孩接著又問,「那你吃什麼?」我兒子聳聳肩說,「我想是吃……植物吧。」女孩聽完後說了聲「哦」,就結束他們的對話。

我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我兒子的回答「植物」,多簡單啊!他的回答很實在,可是跟傳統的講法完全不一樣。如果有人在餐桌上要求他人遞蜜汁火腿給他,他絕對不會說「請把豬的屁股肉傳給我」,而若有人要求小孩把豌豆和胡蘿蔔吃光,他也不會說「吃完你的植物」。但是因為我們家改變了飲食習慣,所以我開始喜歡把食物想成不是植物,就是動物,這跟我對於食物和營養資訊抱持的哲學一樣,就是盡量愈簡單愈好。

在美國,食物和健康問題一點也不簡單,例如坊間五花八門的減重計畫,雖然那些撰寫計畫的人總是說他們的計畫很容易,但是事實上卻一點也不──必須計算卡路里、份數或營養成分,並依照經過數學計算的特定比例,吃特定份量的特定食物,甚至還要使用減肥的輔助工具、攝取補充品和完成備忘錄上的事,難怪減肥往往都不成功。吃東西本來應該是很享受、不必煩惱的事,也不應該有任何權利被剝奪,如果我們要享受品嚐食物的樂趣,就應該要讓食物愈簡單愈好。

營養研究堆積如山,但是從中找到的一個最幸運的發現是,好的食物和好的健康其實很簡單。雖然食品和健康在生物學上的關係很複雜,但是其實它們傳達的訊息很簡單:攝取全食物蔬食,同時將精製食物、鹽分和脂肪的攝取量降至最低。

除此之外,對於常待在室內,以及在寒冷少日曬生活的人來說,在攝取全食物蔬食之餘,每日應該還要加強補充維他命B12和維他命D,不過維他命D的攝取要適量,小心別超過每日的建議量了。

這樣的吃法就對了!這種飲食方法和達到最健康狀態,以及將心臟病、癌症、肥胖和其他西方疾病的罹患機率降至最低的吃法一致。

完全不吃肉嗎?

「中國營養研究」的發現顯示,動物性食品的攝取量愈低,則對健康愈有好處,即使攝取的卡路里百分比是從10%降至0%亦如此。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假設,最理想的動物性食品攝取量是零,至少對於有罹患退化性疾病體質的人來說是如此。

雖然,這種假設尚未完全經過證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攝取非常低,就算是還不到零百分比的動物性食品,就能達到大部分的健康好處。因此,我的建議是盡量減少攝取所有的動物性食品,但是不要走火入魔。也就是說如果一碗蔬菜湯很美味,可是它是用雞湯高湯熬煮,或是一塊健康的全麥麵包,但它裡面含有少量雞蛋成分,都不必擔心,因為這些極少的含量對營養來說,可能根本就不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如果能夠對這些少量的動物性食品抱持寬鬆態度,那麼就能讓飲食變得容易許多,尤其是外出吃飯或買現成食物來吃的時候。

雖然我建議你不需要擔心食物中的少量動物性食品,但我並不是在推薦你在每天的飲食中,故意加進少量的動物性食品,我的建議是,請你試著避免所有動物性產品。

你可以做到嗎?

以下有二點很棒的理由支持你這麼做。首先,這種飲食習慣需要徹底改變你對食物的看法。如果你吃得不徹底,只是半調子的話,只會事半功倍,也就是如果你想要加進動物性食品,你會吃得比你原本應該吃的多。第二,你會有被剝奪的感覺。如果你不將新的飲食習慣當做可以吃所有你想吃的植物性食品,反而看做你必須長期限制自己的飲食,那麼對你想要長期維持這種飲食習慣,並沒有幫助。

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戒掉所有動物性食品,像是牛肉、雞肉、魚類、起士、牛奶和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若要如此,還不如乾脆叫他們不要呼吸算了。這種想法看似不可思議、狂熱或荒唐,但卻是真的存在,而這是採用植物性食品飲食法,面臨到最大的阻礙:大部分的人聽到這種飲食法都不會認真考慮接納,就算吃了以後會對他們的健康很有好處。

摘自《救命飲食》柿子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萊茵河(Rhein)全長1,320公里,穿過瑞士、法國、德國和荷蘭。我們住的Bingen正好是萊茵河和納爾河(Nahe)的交接處,此處水流湍急,處處漩渦和淺灘暗礁。我在河邊,就可以看到水流不一樣,爸爸說那就是河道深淺不一所造成的。河道中也以綠色和紅色三角錐標出航道,讓船避開危險。
  • 展與我的相遇在一所盡是青春痘與汗臭的和尚高中。他是學生,我是老師。後來我們相戀,經歷許多變化,克服種種困難而結婚。
  • 小小一則母子對話,發生在某天早晨。
  • 我在行星科學和彗星領域的研究工作,是在研究所開始接觸的。那時候,我對理論物理還是念念難忘。有一天,我在圖書館看到史蒂芬‧霍金有關黑洞的一篇新論文,一時好奇,使用影印機影印,厚厚的一疊,拿出來一看,竟然是空無一字!
  • 當喬志再度睜開眼睛,眼前是一顆圍著光環腰帶的淡黃色行星,這顆巨大無比的行星在安妮和喬志前方,從黑漆漆的天空緩緩升起。安妮和喬志沿著彗星表面快跑,想找一個可以俯視光環的位置。遠遠地看,那些光環像條柔軟的緞帶,其中某些部分跟行星本身一樣都是淡黃色,其他部分就比較暗了。
  • 我收集余英時先生的英文論著,初衷本是為了自己更全面地學習他的治學方法和理解他的論學旨趣。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覺得,如果能將這些論著譯成中文,也許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 在中國的學術傳統中,史學一向是最光輝的一門學問。但時至今日,史學在中國竟大為衰落了。必須指出,現代中國史學的衰落並不是一個孤立而凸出的現象;實際上它只是整個學術荒蕪的一個環節而已。
  • 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願望,「孩子,你要比我更強!」 當才藝教育、學校教育都不能滿足父母的當下,理財教育興起。《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值得父母重視。
  • 對於零用錢,孩子和父母會有截然不同的回答,孩子嚷著「多多益善」,父母則認為「過猶不及」。父母常常為了究竟要給多少而苦惱,最後往往只能根據年齡、年級、孩子管理金錢的能力給零用錢。


  • 這本書的作者柯林.坎貝爾,在骨子裡其實仍是個來自維吉尼亞州北部的農場男孩。我們在一起時,總免不了會分享各自的農場故事,從施灑糞肥、開牽引機到放牧牛群,我們之間永遠有說不完的農場經。
評論